德国国家图书馆 (DNB)数字化项目——探索、寻找、发现
背景
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始于 1912 年在莱比锡建立的前身机构之一,Deutsche Bücherei或德国图书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分裂,其西方对应机构德意志图书馆于 1947 年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成立。1990 年,这两个机构在德国统一的框架内合并。然而,莱比锡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遗址得以保留。2006 年,该机构更名为“德意志国家图书馆”(DNB)或德国国家图书馆。
挑战
作为其保存任务的一部分,德国国家图书馆此前一直在对目标资金进行数字化操作。2021 年,该机构决定更系统、更广泛地对其馆藏进行数字化处理。为此,它正在发起招标,在该框架内,Arkhênum 保留 24 个月,有条件的阶段为额外 24 个月。自 2021 年 9 月以来,Arkhênum 团队一直在企业场所对印刷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呈现各种格式、保存状态和书写语言。

向 DNB 提供数字馆藏
德国国家图书馆通过其雄心勃勃的馆藏数字化计划,其首要目标是保持其文件的物理耐久性。这种方法还将有助于丰富馆藏的数字门户,这是其发展的重要轴心之一。如果版权法律框架允许,则可以在阅览室内或全世界访问文档的数字版本。
印刷作品的数字图像受益于光学字符识别 (OCR) 处理,以优化未来的全文搜索。此数字版本以永久咨询格式提供给 DNB。因此,该项目构成了该机构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赫塔”
受此数字化活动影响的 24,000 份文件存储在莱比锡机构的“Bücherturm”或书塔中。
这些文件依次从书架上提取出来,在部署在图书馆场地内的 Arkhênum 工作室中进行数字化。然后将文件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在 DNB 范围内开展的项目
3个月的测试阶段
鉴于项目的规模及其战略性质,已经设立了一个特定的测试阶段。这涉及代表大约 38,000 次浏览的 200 件作品的数字化。测试结束时,在 DNB 对数字化参数和生成的元数据进行验证后,该项目得以进入生产阶段。
对于这个大型项目,Arkhênum 还能够提供量身定制的质量控制解决方案,允许莱比锡和法兰克福站点的 DNB 团队远程验证图像,并可以提交评论。这一专门流程的实施是与 DNB 团队合作确定的。

数字化工作室
Arkhênum 在现场数字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得在莱比锡的机构内以创纪录的时间建立一个完整和自主的数字化车间成为可能。
现场专职部署不少于7人。“凭借我们由 6 名数字化专家组成的团队,我们有信心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定性和定量目标。Arkhênum 现场项目经理 Robert Günther 说。
文档的巨大异质性
由于要处理的藏品范围从 1913 年至今,Arkhênum 团队被要求处理不同格式、保护状态和语言的文件。
这种异质性首先存在于格式中,也存在于作品的状态中。其中一些应该在受限的孔径内扫描,以免进一步损坏装订。
这些文件主要是德文的,但大多以所谓的
“Fraktur”字体印刷,标明德国哥特式。这种特殊性需要 Arkhênum 掌握的特殊字符识别处理。

凭借几十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领先技术,i2S艾图视全系列产品,从CopiBook系列非接触式书刊扫描仪、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到Suprascan Quartz系列非接触式大幅面扫描仪,针对不同的古籍文献档案字画艺术品,提供了出色的扫描效率、高清的扫描质量、真实的色彩还原、人性化以及易用的操作方式,辅以出色的数字化采集软件LIMB Capture、数字化后处理系统LIMB Processing、云分享云展览平台LIMB Gallery,为用户提供了从古籍数字化到发布呈现再利用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